广西新闻网 > 图片频道 > 高清图集 > 正文

冬日里,柳州这处稻田布满白色方盒子,竟能赚钱!

2024年12月08日 11:03 来源:柳州1号 作者:张捷 李书厚 编辑:范钰铭

冬日的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八斗村,昔日秋收后沉睡的稻田,如今有了新景象。近日,记者在现场看到,密密麻麻的白色方盒整齐地布满稻田,这些方盒里装着的是黑木耳菌棒,正悄悄孕育着丰收的希望。

白色方盒布满稻田。

田地里,村民们忙得热火朝天,他们熟练地将菌棒摆放好。自动灌溉系统有节奏地喷洒着水雾。那些菌棒上,已经有不少黑木耳冒了出来。正在忙着采收黑木耳的村民覃女士笑着说:“以前秋收完就没事干了,现在帮收木耳,一天能有100元收入,稻田还不耽误明年开春种水稻,可谓一举两得。”

村民在采收黑木耳。

该木耳种植基地负责人宁志刚介绍,他们从去年开始在这里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,从制作菌棒到培育、加工再到销售。“这黑木耳抗寒,直接在稻田里培植,不用搭大棚,省钱又省地,土地利用率一下子就提高了。”宁志刚一边查看木耳的生长情况,一边给记者算账:他们共培植了大概30万棒黑木耳,预估能收2万多斤干木耳,按照现在市场价约30元/斤计算,产值达60万元,还能带动周边不少群众共同增收。

利用冬闲田轮种作物。

柳州市像这样利用冬闲田轮种的模式正在各个县区遍地开花。柳江区推行“稻—稻—麦”的种植模式,柳北区石碑坪镇石碑村则运用“菜—稻—菜”种植模式,鼓励农民和合作社在冬季也把耕地利用起来。还有“早稻+再生稻+冬种马铃薯”“早稻早熟品种+晚稻早熟品种+冬种马铃薯”等“一年三造粮”的模式。不仅如此,一些一年生草本的果品类作物,像西瓜、草莓,还有小白菜、萝卜等蔬菜,也都成了冬闲田增收的作物。这些新模式充分挖掘了土地的潜力,让冬闲田变成了农民增收的“宝藏田”,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,助力柳州市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>>更多精彩图集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