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

发展小农机产业 破解耕地“碎片化”难题——湖南双峰县见闻

  新华社长沙12月8日电 题:发展小农机产业 破解耕地“碎片化”难题——湖南双峰县见闻

  新华社记者谭剑、柳王敏

  时至今日,耕地“碎片化”依然是制约南方丘陵山区规模化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。而在人均耕地只有0.51亩的湖南省双峰县,这种情况正在悄然改变。

  “我今年种了500多亩水稻,全部是农机作业,既方便又省心,效率是过去人工种植的五六倍。”双峰县种粮大户李源说。

  双峰县地处湘中丘陵腹地,人均耕地面积少,“碎片化”严重,农业机械化整体推进的“先天”环境很差。近年来,依托当地小农机产业的蓬勃兴起,全县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迅猛,累计注册了农机专业合作社108家,流转土地48万亩。

  双峰县农机事务中心主任舒俩斌告诉记者,双峰大力推进“互联网+农机服务”模式,实现了从农机销售、维修到服务预约、补贴发放的全流程网上办理,农机作业效率提升,农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。

  记者日前在双峰县农机展示中心看到,大到近10米高的循环谷物干燥机,小到可以在蔬菜大棚里进出自如的小型旋耕机,装备北斗系统的洒药无人机……各类小农机一应俱全。

  “目前全县生产的小农机产品涵盖6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,只要农民想得到的,在这里基本上都可以买到。”舒俩斌说,全县现有农机制造企业85家,规模以上企业70家,从业者3万余人,拥有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研发、制造、销售、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。

  据了解,20世纪90年代,当地红火30多年的国营农机厂退出历史舞台。看好小农机技术简单、市场广阔,一些下岗职工和个体老板接过农机生产的接力棒,纷纷办起了农机厂。短短两三年,全县的农机厂家就超过200家。然而好景不长,产品低水平、同质化导致低价无序竞争,许多厂家没撑多久就“关门大吉”。

  针对这种局面,双峰县对本地农机品牌、企业、资源进行了一系列整合,鼓励强强联手、差异经营,并在政府引导下建成了农机专业市场。一系列的改革使双峰农机很快摆脱了价廉质劣的形象。

  2019年,双峰县永丰镇(现为永丰街道)被列入湖南省首批特色工业小镇,双峰县也迅速成长为辐射全国、进军海外的农机产销地。在地方政府的鼓励引导下,双峰农机企业加快了产业升级步伐,邀请院士专家团队进驻特色小镇,并设立院士(博士后)工作站,成立丘陵农机研究院,联合19家科研院所同35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,通过互联网平台,异地同创、一网共享,先后组建了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、10个省级研发中心。

  “目前,双峰农机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,销售额年均增长10%以上。不仅传统的碾米机、烘干机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,新研发的油茶剥壳机等特色小农机销售更是火爆。”舒俩斌说。

  “未来双峰小农机除了继续巩固国内市场外,还将重点针对 ‘一带一路’沿线国家开辟海外市场。”双峰县副县长戴勇告诉记者,目前双峰已有多家企业在非洲、东南亚等地设立销售服务站,建起了“海外仓”和售后服务网络,长期派驻专业技术员,为当地农民提供售后服务和技术培训。数据显示,2020年双峰小农机克服疫情影响,完成农机自营出口1837万美元,今年前10月完成农机自营出口2076万美元,同比增长41%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相关文章

高清图集推荐